2020年 到底應唔應該買大灣區樓?

2020-01-07 5315

“2020年,到底應唔應該買大灣區樓?”

 

剛開年不久,又是時間做樓市的總結與展望,內地市場上都有不少預測,2020年的內地樓市究竟是一股怎樣的風向,大家應唔應該入市?今日就同大家分析一下宏觀局勢。

 

01

2020年,“穩”字當頭依然是今年內地房地産市場的主基調。

 

如果這個時候仍然有人用“內地房價仲會大升”來引誘你買樓,這人人一定居心不良。

 

事實上,內地從2017年開始,“房住不炒、因城施策、三穩機制”3條樓市鐵律,幾乎出現在所有官方調控文件中,這當然也包括决定2020年經濟走向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。

 

這3條樓市鐵律,在內地幾乎無人不知,但聽還聽,知還知,又有幾多人真正理解當中表達了什麽意思嗎?

 

我們一定要知道,在"穩"字當頭的前提下,3條鐵律中“因城施策”的分量最重。

 

02

 

點解咁肯定?

 

因爲今年跟其他任何時候都不一樣,樓市情形絕不允許出現差錯。

 

今年內地的經濟形勢已經絕不止是“家事”,在中美貿易談判問題上,內地經濟今年是全世界都在睇實的“大事”。

 

2020年作爲內地“十三五”規劃的收官之年,要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,支持GDP增速維持在6%左右水準,才能讓今年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「十三五」規畫的目標圓滿收官,全面建成小康社會。

 

即是今年內地經濟,根本沒退路,GDP的硬指標是無論如何一定要完成的。所以可以預料,今年中央勢必會加大逆周期的調節力度,2020年降准降息、加大基建投入等一系列重大舉措,都是爲了要全力確保經濟數據穩增長。

 

這個關鍵時候,點可以比樓市拖累?因此,對於房地産來說,2020年,穩房價、去庫存根本就唔駛懷疑。

 

這個亦都可以解釋點解去年四季度各地開始紛紛取消限購,放鬆調控的原因。

 

大家唔需要去指望還會像2009年那樣,天量資金注入大基建,直接刺激消費,最後通過各種渠道流入房地産導致樓價暴升。因國務院早前亦已表明,今年提前下達的專項債券不得投向土地儲備和房地産相關領域。

 

2020年房地産這架馬車絕不可能,也沒理由去啓動,房價自然不會大漲。

 

03

 

認清了當前局勢,那就不難理解,在 " 穩 " 字當頭前提下,3條樓市鐵律中“因城施策”的分量有幾更重。

 

所謂因城施策,就是給予地方自主調控市場的權力。結合其他兩條(房住不炒、三穩機制), 3條樓市鐵律即是解讀為:爲了確保樓價不升亦不跌,讓樓市保持健康橫行,地方可以根據自身情况進行自主調控,但是要唔歡迎炒樓客。

 

所以近日多個城市以引進人才的名義,看似大力的放開限購枷鎖,鼓勵真正的剛需入場,又在同時想方設法的制定細則,對炒樓客進行限制。

 

去年年底廣州7天3條“鬆綁”政策,連中心區正火熱的黃埔區也對定向人才放開限制。這就是“因城施策”主導下,3條樓市鐵律最直接的體現。

 

除了大家所熟悉的大灣區,其實2019年全國有超過150個城市發布了各式人才政策,相比2018年多超過40%。

 

今年樓價不可升亦不可跌,人才新政就理所當然成為各城市的“新策略”。可收納人才之餘,更提供了未來的生産力和購買力。

 

04

 

講到底,究竟2020應唔應該買大灣區樓?

 

首先,大家明白3條樓市鐵律,如果還想投資買樓,而且是短線投機,就是同中央對著幹,咁肯定是沒有“錢”途。

 

其次,如有自住或長線投資,可買但不用急,理性避開小陽春等年度旺季,可參加代理的睇樓團,到當地了解環境、樓市情況、樓盤位置、發展商實力等,貨比三家,慢慢甄選。

 

在這樣的經濟大環境背景下,爲了穩住房價,2020年大多數城市會逐步放開限購,降低庫存,確保土地財政收入的同時穩住房地産市場,但在貸款上依然會有一定的限制。

 

記住,按照目前的趨勢,內地首當其衝的任務就是要確保GDP穩增長。未來想要在的內地房地産市場獲利只會越來越難,但不代表沒有機會,認清楚自己的需求才是最重要。

 

解讀粵港澳大灣區,輕鬆把握置業投資機會

點擊了解更多>>

 

其他熱賣新盤:

 

廣州從化-珠江壹城(珠江國際城) 

 

深圳龍華區-新彩苑

深圳光明區-奧園峯薈

聲明:591所發佈的資訊若侵犯到第三方的知識產權或其他權利,請電話客服中心2197-4910,會有專人協助處理,若有造成不便之處,敬請見諒。